再享國家紅利,這座城正式獲批建設“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”!
日前,科技部正式發布關于支持南京市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函,同意《南京市加快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行動方案》,支持南京市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。
????
根據該行動方案,到2025年,南京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超過4%,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達到15%,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0件,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萬家,未來產業規模年均增長20%以上……
南京作為首批國家創新型城市,未來將積極打造區域性創新高地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,有力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、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戰略實施,樹立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新標桿。
中國首個規劃建設的跨省都市圈
◎◎在國家戰略視角下,南京的角色遠不止“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”。
今年4月,江蘇省人民政府、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的《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全文正式向社會公布。
南京都市圈以南京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帶,位于長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帶核心地區,地跨蘇皖兩省,是中國首個規劃建設的跨省都市圈。
覆蓋范圍包括南京、鎮江、揚州、淮安、蕪湖、馬鞍山、滁州、宣城和常州溧陽市、常州金壇區,包含33個市轄區、11個縣級市和16個縣,總輻射面積在6.6萬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約3500萬+。
都市圈成員將在產業、交通、醫療、科研、經濟、教育等方面實現資源互享、互聯與互通,未來逐漸形成一批具有國際高端引領性的超千億、萬億級地標性特色產業集群,成就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。
打破城市空間壁壘,1小時交通圈
◎◎《規劃》提出兩省共建“暢達都市圈”,到2025年南京與“圈”中各城市實現1小時通達,把南京都市圈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的資源配置中心。
◎◎在強化交通網絡和樞紐建設方面,兩省將加強鐵路、公路、航道統籌規劃建設,形成以南京為中心,以沿江、滬寧-寧合、寧蚌-寧杭、寧淮-寧宣等通道為射線的綜合交通網絡;
◎◎依托淮揚鎮宣、合蚌淮鹽、合蕪宣杭等通道,形成都市圈外環。培育空港和高鐵樞紐功能,提升沿江港口聯動下游、輻射帶動中上游能力,加快打造南京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,統籌提高海港、空港、高鐵樞紐地位和客貨運功能,進一步推動“三港聯動”。
◎◎推進蕪湖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。提升鎮江、揚州、馬鞍山、滁州、宣城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水平和協同服務能力。
兩省將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,包括:
◎◎統籌干線鐵路、城際鐵路、市域(郊)鐵路、城市軌道建設,打造互聯互通、便捷通勤的軌道交通運輸體系;
◎◎加快南沿江、寧句等項目建設,推進沿江高鐵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、合肥至新沂段、南京至淮安、南京至宣城、南京經儀征至揚州、鎮江市域句容至茅山線、揚鎮寧馬城際鎮江至馬鞍山段等項目建設;
◎◎推動中心城市市域(郊)鐵路向周邊城市(鎮)延伸和客運服務公交化;支持南京、蕪湖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;
◎◎加快建設南京北站綜合客運樞紐,統籌研究仙林綜合客運樞紐能力提升,推動軌道交通引入機場,加快建設一批區際客運與城市公共交通換乘樞紐,推進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。
信息化互聯互通,常跑高速可享優惠
◎◎兩省還將聯手提升運輸服務與信息化水平。打造一體化公路客運網絡,推動城市(鎮)開行城際公交,全面推行聯網售票一網通和交通一卡通;
◎◎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,推廣車輛安裝使用ETC通行高速公路,探索對高頻次通行車輛實施高速公路收費優惠政策;全面取締跨行政區道路非法設置限高、限寬等路障設施;
◎◎打造“通道 樞紐 網絡”物流運行體系,大力發展鐵水、公鐵、空鐵、江河海聯運和“一單制”聯運服務。
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,打造長三角先進產業基地
◎◎充分發揮南京科學技術研究和各城市產業發展優勢,圍繞信息技術、汽車、智能裝備、生物醫藥、新材料、節能環保、現代農業等產業,構建基礎研究、技術開發、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一體的全流程創新鏈。
◎◎以市場需求和專業化分工為導向,細化都市圈各市產業承接和優化調整目錄,加快形成錯位分工、交叉滲透、跨界融合的都市圈產業生態系統,保障都市圈產業鏈完整性和供應鏈安全性。
◎◎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,推進新興產業規?;蛡鹘y產業高端化,協同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。
注:以上內容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
相關園區推薦
南京都市圈,高標廠房火熱招商中!單層鋼構/多層框架廠房任選!快來咨詢吧~
了解園區詳情內容,免費咨詢線上客服,或者撥打全國客服熱線:4008863806轉0!